這個週末的重磅利好密集聚焦於晶片領域,釋放出產業鏈變革的強烈信號。美國商務部突然撤銷英特爾、三星、SK海力士在華分公司的最終用戶授權,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將無法使用美國技術為中國生產晶片。幾乎同時,中芯國際宣佈擬通過增發A股股份收購中芯北方剩餘49%股權,實現對這家關鍵子公司的完全控股,交易期間將停牌不超過十個交易日。更令人振奮的是,阿裡自主研發的AI晶片已進入測試階段,計畫取代英偉達H20晶片,並由國內企業代工生產;而我國科研團隊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光電融合高速無線通訊晶片,其峰值速率突破120GB/秒,直接滿足6G通信在太赫茲波段的極端性能需求。這一系列突破性事件,將國產替代的緊迫性推向了前所未有高度。
當我們審視當前晶片板塊的估值爭議,一個更深層的邏輯正在浮現:產業定價權已超越傳統財務指標。儘管部分觀點指出晶片企業業績與估值嚴重背離,但必須認識到,在國家安全面臨威脅時,資產價值將由“安全溢價”重新定義。正如沙漠中瀕臨渴死的人會為礦泉水支付百倍溢價,當美國持續通過技術封鎖扼制中國半導體發展,甚至利用英偉達晶片後門威脅國家安全時,晶片自主化已從“談判籌碼”升級為“生存剛需”。政策層面傳遞的意志非常明確——性能差距可以追趕,工藝短板能夠彌補,但供應鏈命脈絕不能受制於人。這種戰略轉向的本質,與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的邏輯如出一轍:核心產業必須實現自主可控。
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印證著全球格局的重構。上周中國股市創下連續13個交易日成交額突破2萬億的歷史紀錄,這種持續性放量已引發國際資本的空翻多。美元指數從去年114.78高點跌至97.87,年內貶值幅度達9.8%,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民幣資產全線走強:上證指數年內上漲15%,深成指飆升21%,恒生指數更是大漲25%。就連長期被低估的金融板塊也在上周單日怒漲1.55%,年內累計漲幅達16.99%。這種資金遷徙背後,是美股崇拜神話的瓦解——當前美股市淨率已高達9倍,創下人類股市歷史峰值,連續三次衝擊該關口均顯疲態。值得注意的是,巴菲特此時正將現金儲備提升至歷史高位,這種“用腳投票”的警示信號值得全球投資者深思。
投資邏輯的質變要求我們重新理解市場規則。在3800點高位追漲的投資者需要清醒認識到:趨勢交易與價值投資存在本質分野。當上證指數從2689點低位啟動時,價值投資者敢於在2700-2900點區間佈局優質標的,這為他們構築了1200點的安全墊。而那些在3400點上方匆忙進場者,往往因缺乏戰略定力陷入“賺兩毛就拋”的浮躁迴圈。真正的投資如同“坐轎子”,需要數年甚至二十年的經驗沉澱才能練就持股定力。那些在低位買入龍頭股卻早早下轎的投資者,最終只能拍斷大腿——這不僅是技巧的較量,更是人性與格局的試煉。
宏觀資料的積極變化進一步夯實牛市基礎。8月製造業PMI回升至49.4%,較上月提升0.1個百分點,終結了此前下滑趨勢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中大型企業PMI站上50.8%的擴張區間,與服務業的強勢形成共振: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躍升0.5個百分點至50.5%,創年內新高;資本市場服務指數更是連續兩月維持在70%高位。政策層面,“一加N”體系持續發力,鴻鵠基金二期500億資金完成建倉,與一期形成接力效應。隨著下月美聯儲降息視窗開啟,全球資本向新興市場傾斜的趨勢或將加速。
當此歷史性轉折時刻,投資者需要穿透短期波動把握本質邏輯:晶片產業的突破承載著國家安全使命,中國資產的崛起順應全球資金再平衡浪潮,而投資成功的終極金鑰,仍在於用戰略定力穿越市場週期。正如這個週末傳遞的信號——屬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時代正在降臨。